目录
1群星闪耀
2 群星们的器材
3 David.W.Evans装束
4 David.W.Evans的行头
5 David.W.Evan的附件
6 David.W.Evan器材的保养方法
7 David.W.Evan取舍标准
8 David.W.Evan机身设置习惯
9 David.W.Evan的良好作风
10 我的遗憾
附录
David.W.Evans去年发表的大作
5月26日,20名中外著名摄影师会聚武汉,“相约湖北——国际著名摄影师湖北采风行”在武汉圆满结束。
这些著名摄影师来自英国、美国等8个国家,还包括5名中国著名摄影师。他们在武汉、宜昌、襄樊、恩施、荆州、十堰、荆门、随州等地进行为期一周的采风活动。摄影师们克 服山高路远带来的困难,每天坚持拍摄时间10个多小时。他们饱含***,用镜头记录了湖北风光、社会、人文、艺术,全方位地展示湖北,扩大湖北在国内外的影响。此次活动由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,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承办,湖北日报协办。旨在扩大湖北在国内外的影响,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。
图为美国国家地理创意总监David.W.Evan在湖北采风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1群星闪耀
重量级的中外摄影家齐聚湖北,这是湖北影友难得的机会。我现在把掌握的资料奉献给各位。
德国多特蒙德实用科学大学摄影专业教授Heiner Schmitz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。他是一位国际知名摄影家,是德国BFF主席。BFF是德国历史悠久的最具权威的职业摄影家协会,它的会员是世界各国的专业摄影家。人物摄影是Heiner的强项,无论在哪里,他总会把导游或者翻译当模特,“咔嚓咔嚓”拍个不停。
Erika Koch是德国BFF著名广告、风光摄影师,这位女摄影师与Heiner喜欢拍人物不同,Erika更喜欢拍摄自然风光和有人文背景的建筑。
英国摄影师Adam是美国图片社WPN摄影师,西班牙摄影师Markel则为路透社和欧洲新闻社工作。两位小伙子走到那里拍到哪里,湖北的山山水水都是能触动他们创作的灵感。
美国国家地理创意总监David.W.Evans擅长风光人文,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。作品多次获大奖。在他身上带有明显的国家地理作风。
危地马拉著名女摄影师Holly,美国自由摄影师John,从事专业摄影32年,专注于人像摄像,有很多作品获奖。
德国摄影协会自由摄影师克里斯托夫,加拿大著名摄影师Russell.
Daniele Mattioli是一名资深摄影师,出生于意大利中部温部利亚地区。他2003年开始定居于上海,主要为欧洲各大杂志提供图片。
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少白、卞志武、谭明、美籍华人陈小波也是来鄂采风的成员。
其余的大师不一一列举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2 群星们的器材
在许多影友心目中,国外大师们的器材应该是一流的。但这次我专心观察了他们手头的器材,总的感觉是很一般。很少有人用UV镜.器材也很一般,照片水平确是一流。说句不该说的话:看了大师的设备,再看随行的国内记者的行头,感觉是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。大师的设备甚至有点寒酸。
大师的设备,几乎清一色的是佳能。
Holly用的是佳能5D,镜头佳能50 1.4 16-35mm f2.8 24-70MM。
Russell用的器材是: 佳能20D,镜头: 50mm1.4 、18-55mm F3.5-5.6USM、16-35mm f2.8
John使用的器材是:佳能20D 16-35mm f2.8 EF50 1.4 。
拍风光时不少人用的是EF16-35mm f2.8 并旋上遮光罩。拍人像时不用遮光罩、UV镜,通常是拍一单个人像就几十上百张。
我发现他们拍人像时很喜欢用 50mm1.4镜头。光线不好时,感光度常常提高到800,不用闪灯拍摄。
扫街时大多数用变焦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3 David.W.Evans装束
现在切入正题。鉴于精力和时间,我选择跟随国家地理摄影师David.W.Evans。我紧跟David.W.Evans两天两夜,从短暂的接触中感受到大师的拍摄风格和技巧。现在各位就跟随我一同走进大师吧。我们先从David.W.Evans的器材装束入手,我想这也是众多影友关心的东西。
图为我与大师在一起,看起来黄种人与白种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。连相机的自动对焦都崇洋媚外偏向大师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大师的装束之T恤裤子和鞋
两天里,他的装束基本不变,除了T恤换了一次,其余没变化。当然内衣就不知道了。摄影背心是参加中国青海的一次活动赠送的。T恤是排汗衣,牌子看不清;裤子是很厚的棉质户外裤,牌子是影友都很熟悉的。鞋子是双美国品牌Merrell的,是不带GORE-TX那种普通且便宜的那种,国内户外人士很多都熟悉的,广东有一个OEM厂家。不像我们动不动就要GORE-TX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装束之裤子
这个太熟悉了吧。,拍虚了,只怪他走得快,不怪我水平低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装束之背心
这是赠品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装束之首饰
手表是PASNEW牌子的,是广东百圣牛的产品,不带气压温度指南的那种只计时的,很便宜哟。这个手珠就不须问什么牌子了吧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在二姨姐家陪大姨父吃了饭,没喝酒,惦记着要发完这组片子。谁知有这多佳友关注这个题目,信心大增,接着干。
他也有抹“香水”的习惯,不过我没看见他抹,只是闻到他的身上和摄影包里都有那股气味,类似中国风油精或清凉油的东东。很可能是越南产的那种清凉油,我有一次乘火车,有列车员给我推销过这种东西,这气味特熟悉。我们户外摄影时也带这些东西,很有用的。
不要怪我琐碎哟,我要望闻问切全用上,按某国际大师的小说创作理论来说,就是色、香、味、形、音等所有感觉器官全用上,全方位、立体的感受大师风范。
4 David.W.Evans的行头
4 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50mm 微距之一
想像中,国家地理的大腕应该是武装到牙齿了。早年看美国片《廊桥遗梦》,片中的主人翁罗伯特就是国家地理的摄影记者,他的行头就很惹眼,那台尼康机成了泥坑公司的活广告,据说尼康公司还出了大笔赞助费呢。我眼前的这位大师朴实得让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:两台准专业的机身,一只EF 50mm f/2.5微距头。这头很便宜哟,现在2100元都可拿到。这只头可能很多影友没在意,因为大家不是关注1.4的那只就是关注1.2的那只,可能是有钱买后者,钱少的买钱者。
我看他用这只头拍了许多东西:主要集中在植物、人物和工业部件上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50mm 微距之二
用50微距的频率很高。上头是用50微距拍路上的蜗牛,下头是拍路边小花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他的拍摄兴趣我将会在下面的时间专门谈到。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50mm 微距之三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50mm 微距之四
他对工业题材的东西有强烈的取舍标准,器材部分谈完后我将专门叙述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50mm 微距之五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50mm 微距之六
“近点,近点,再近点,OK!”这位老者也很配合,不拘谨、不谄媚、不傲慢,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,对得起国际观众。一位不懂汉语的洋人也能调动中国深山老林的老者情绪。这就是功底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适马12-24
这也是很便宜的头哟。他不是有原厂情节的摄影师。这点我刚开始也很惊讶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适马12-24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适马12-24 之风光篇
他一般用此头拍风光,不过频率不高,需广角时就用它。很多时候,拍风光用另一只头,下面我会提到。
这是我在他拍过的机位随拍的一张。这个地方是大洪山风景区的空山洞,毛岸青游览时给这里提过词。这个溶洞很长很宽,和黄龙洞不同风格。这个月底,中央电视台要在这里搞个活动。,
不扯远了,回到主题来。对了,他在这个景点——金龟恋蟾前说了一句话:取另外一个名字或许更好,那龟头很肖像。他是想说像丹霞山的阳元石吧。翻译小姐脸色顿时绯红。
大家说像吗?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EF24105
这是他带的唯一红圈头。这头不算昂贵吧,比起24-70或8512来。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EF24105风景篇之一
这是他在拍瀑布。他用此头的频率和50微距相当。拍风景拍人文大多是用它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他的数据是:焦距52 速度4 光圈22 暴光过2/3档。手动。他在拍摄相对静止的对象时用手动。白平衡手动,用的晴天太阳下的那档。连拍,对了,不管是拍动还是静,他总是喜欢连拍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EF24105之二舞台
这是旅游景点的晚上演出,与众多外宾一样,他对中国民俗的东西很感兴趣。他用此头拍舞台。我见过他的许多作品,各国民俗是他常拍的题材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篝火晚会
他很乐意参加当地的娱乐活动。这是与一旅游地游客一起跳舞。我观察他的节奏感不错,两圈后完全合拍,有板有眼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民俗表演总是吸引他的眼球
他对中国鲜艳的民族服装很感兴趣。荷赛中有不少中国民俗的照片可以得奖。由于文化差异,外国人观察的角度不同,拍摄角度也不同,或许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就是他们眼中的宝贝。怎样才能克服审美疲劳,把常见的东西换成美的作品,这是需要我们努力方向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EF24105之三
山民的生活画卷是他的猎物。此头就是他最可信赖的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s的行头——EF24105之四
旅游景点:一箭穿心。一根青葱的树枝从心型石眼里钻出来。西方的典故,却在东方找到物证。让他兴奋不已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他说自己热爱中国文化
看到这些小玩艺,他的双眼比镜头还亮——我愿长做中国人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器材就说到这里。 他这次来,就带了这三只头,他说平时也是以这三头为主。对了,忘了说机身。他有两台5D,比起佳友中用5D做备机的人来,他算是节俭的了。他的5D常常是这样分工:一个挂50微距,一个挂24105。
这是他的双枪架势
他总是雄赳赳地,不知疲倦为何物。从早晨4点拍日出,到晚上10点摄晚会,谁见他过打哈欠?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大师的行头——镜头机身就说到这里。 小结一下:
从大师的行头已经看到了他的器材观:好用就行,适用就好,顺手为妙。需要决定器材,不是虚荣决定器材。
5 David.W.Evan的附件
首先看看他的摄影包和脚架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6 David.W.Evan的保养方法
他的使用和保养很有意思,也很矛盾。
你猜他在干吗?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使劲搽
上面他在用嘴哈气,下面他用类似国内的超细纤维魔布用力地搽。你心疼不?反正我心在颤抖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7 David.W.Evan取舍标准拍什么不拍什么,他有明显的取向。我没来得及请教他,只是从观察中得出结论,可能存在偏颇,朋友们要独立思考,然后自己判断。免得误导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这是他在工厂印刷机前拍的墨盒
说实在的,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很能让人麻木,他却能敏锐的发现。正好应验了罗丹那句老掉牙又无法绕开的真理: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我的设置习惯大致跟他一样。
只是我用的是RAW+小S,他是+大S,因为我的卡太小,两个卡都是1G的SANDISKⅢ,他的是8G的SANDISKⅢ,我叫他把卡拿出了我看过,他检查过我的LCD,查过我的设置,说我的跟他一样,我也查过他的基本设置,确实一样。
说的不严谨,不是一样,应该是大致一样。区别是:他经常用连拍,我不是;他用单次对焦,我用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;他手动白平衡,我信赖自动白平衡,且相信后期可以矫正,只是在特殊灯光环境手动白平衡。
他主要是国家地理杂志用,Adobe RGB (1998)当然是不二之选;我除了报纸用外,还要经常出些宣传画页。所以这个模式也很不错。至于上网和冲印照片,稍加调整应该没问题。刚才我问各位显示是否正常就是为这事。我一部分用了sRGB,一部分用了Adobe RGB (1998),不知在各位的显示器上表现如何。
大师不用DPP
他用PS
David.W.Evan暴光习惯
他的暴光习惯有特点:在正常暴光的基础上,过暴2/3,这点可在我前面的特写里看到。但也有例外,比如这张还减暴。可能是操作失误。焦点不在显示屏,有点糊,也看的见,将就吧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活跃一下气氛 这是北京的卞志武老师,他可是著作等身的老师哟。他坚守着胶片阵地。我问他为何不数码,他说等几家大厂出牌,可能有适合的相机要出来了。到时再数码也不迟。途中,他的曼富图断了,真遗憾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|
这是随行的谭明老师
他的风光大片我看过不少。也是大胶片的守望者。现在他手上的是GR-D,拍的玩玩,顺便也为胶片机提供测光参考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英国摄影师克瑞丽
随行摄影师中,唯一用尼康的人。她的拍摄习惯与大师绝对相同。有意思。文化背景所至吧。图片见下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谭明老师的行头
拍虚了,也看的清吧。这机器出过许多大作的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的设置习惯小结
不闲扯了,转入正题。
7 David.W.Evan的设置习惯这节就说到这里,小结一下:相机设置要根据各自需要,不要跟风,你一定要清楚你的拍摄目标,还要明白设置的理论基础。一定钻研摄影和后期理论,和任何行业一样,没有理论的实践者是走不了远路的。色彩模式设置很有学问,但很枯燥,研究一下确实有收获。传统胶片是不理会这个的。学习无止境,钻研有乐趣。
9 David.W.Evan的良好作风
现在转入下一个议题。关于大师的作风,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。
David.W.Evan的良好作风 之一
先观察、再思考,最后按快门
像鹰一样的眼睛紧盯着拍摄对象
从来不盲拍。一旦看准,一串扫射,毫不吝惜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有人在家里试验跑焦,一按就是几千张;有人攀比分辨率,一试就是几个G。不要无谓的牺牲吧,应该像大师这样,把精力集中在拍摄主体上。何时铿吝,何时大方,一定分清楚哟。对了5D 的快门组合也不贵吧。
David.W.Evan的良好作风 之二玩转自己的器材
我观察他用机时,能很快地设置好需要的组合,从不拖泥带水。我前面说过,他的许多设置都是手动,是为了更精准,这也需要降低差错率。我想,他这样熟悉自己的器材,肯定下了不少功夫。平时不拍的时候,可以练习一下设置吧。有一次拍篝火晚会,他几乎是盲摄,、按钮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好,本来他随身带有一微型手电,但很少用。
David.W.Evan的良好作风 之三勤做手记
他随身携带一个电话号码本大小的东西,随时把拍摄的要素写下来,包括照片编号,拍摄地点,简要背景。《国家地理》上的照片都有这些要素的。有的还配有摄影师手记。图文并茂很有看点。
国内的摄影人有一个通病:只习惯拍照,不喜欢动笔。这点不好。我也知道这点,但我还是不能坚持,这次坚定了我勤动笔的习惯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的良好作风 之四吃苦耐劳
有人肯定说这点太落俗套,其实不然。要真正做到很不容易。前面讲装束是有目的的。他那种装束就有别与西装革履的打扮,可以让人逢山过山,遇水淌水。这个吃苦,还有许多含义,包括拉下架子,该跪的跪,该匍的匍,该站的站,该卧的卧,无任何顾忌。
听说过轿夫新衣新鞋抬轿子的故事吗?
给蜗牛下跪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的良好作风 之五自我保护意识
他随身带有一份印有国家地理徽标的信笺,上面写有类似免责公文的内容,让估计要发表的肖像对象签下协议。这是国内同行做得不够的地方。
前些年,我看到一个影友拟定的一张类似表格,让被拍对象填写。我曾经收集过,但找不出来了。我们应该有个规范的文本,时时带在身边。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David.W.Evan的良好作风 之六不摆大师架子
平易近人是大师的风范。短暂的接触也能深切地感受。我挂的器材是20D+35L,他夸我的器材好,我说我的设备比他的差一档,他的水平强我上十倍。他说,如果给我同样的环境,我会比他做得更好。虽说这是谦虚话,但这种谦虚很能安慰和鼓舞普通人。我说收我为徒,给他当助手吧,他说我很有潜力,说不定将来他会给我做助手。惹得大家笑声一片。他学会了典型的中国式谦虚,也不乏美国人的幽默。
每当我有什么请教的,他总是热情地、“手忙脚乱”地、满脸热情地满足我。让人觉得没有丝毫大师的架子。
多年的经验告诉我:越是大官越和蔼,越是大师越谦逊。看来这定理也适用西方。
10 我的遗憾
与大师的接触太短暂,留下的遗憾众多。其一,时间短,精力有限,只跟了一位大师,没有博采众长;其二,还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大师,却没来得及。比如关于存储格式的探讨,比如后期处理的探讨。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是,中国摄影师如何走向世界。这里包含两个方面:摄影作品特别是新闻摄影作品如何进入全球视野,如何获奖;另一方面中国摄影师如何以摄养摄,能像众多国际大师那样,采风全球,投稿全球,赚钱全球。其实语言障碍不是问题,大师的汉语不也文盲吗。希望有条件的朋友能抓住这样的机会,探讨、寻找冲出中国的途径,弥补我的遗憾。
拜拜,David.W.Evans!
临别前,David.W.Evans提前离开餐桌,他只身出去了,丢下翻译。我不知道他去干吗。等我下来,在江汉平原的一座小城街上邂逅,他一脸高兴,像久别的朋友一样。我绅士了一番,问他干什么去了,有什么要帮忙的。他没用嘴回答,而是找了一树根露土的地方,用鞋尖划了一个憨笨的“网”字,哦!他要找网吧,是要发伊妹儿吧,我带你去找!他呜呜呀呀地比划一通,指着手表:时间不够了,车在等他呢,马上要离开小城,踏上归途。临别时,他在我的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留下了自己的伊妹儿和联系方法。写完,又低头看了看树根处的“网”字,我会意了:让我们网上再见吧。拜拜,David.W.Evans!我学到的东西太多了。
-----------全文完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最后,发几张David.W.Evans去年发表的大作以飨影友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screen.width-500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500;" border=0>
|